如何安全高效地清洗玻璃器皿中的实验残留物

图片001

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事业单位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而这些实验室每天都有各种实验检测项目在不断进行。可以想象,每次实验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数量和类型的测试物质残留在玻璃器皿上。因此,实验残留物的清理已成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据了解,为了解决玻璃器皿中的实验残留污染物,大多数实验室都要投入大量的思想、人力、物力,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那么,如何安全高效地清洗玻璃器皿中的实验残留物呢?其实,如果我们能弄清楚以下注意事项并妥善处理,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解决。

图片003

第一:实验室玻璃器皿中通常会留下哪些残留物?

实验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三种废物,即废气、废液、废固体。即没有实验价值的残留污染物。对于玻璃器皿来说,最常见的残留物是灰尘、清洁剂、水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

其中可溶性残留物包括游离碱、染料、指示剂、Na2SO4、NaHSO4固体、微量碘及其他有机残留物;不溶物包括凡士林、酚醛树脂、苯酚、油脂、药膏、蛋白质、血渍、细胞培养基、发酵残渣、DNA和RNA、纤维、金属氧化物、碳酸钙、硫化物、银盐、合成洗涤剂等杂质。这些物质经常粘附在实验室玻璃器皿的壁上,例如试管、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器。

不难发现,实验中使用的玻璃器皿残留物的显着特征可以概括为:1、种类较多;2、残留物的种类较多。 2、污染程度不同; 3、形状复杂; 4、具有有毒、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等危险。

图片005 

第二:实验残留有哪些不良影响?

不利因素1:实验失败。首先,实验前处理是否符合标准,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如今,实验项目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可验证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残留物的存在必然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因素,从而无法顺利达到实验检测的目的。

不利因素2:实验残留物对人体有许多显着或潜在的威胁。特别是一些检测药物具有毒性、挥发性等化学特性,稍有不慎就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害接触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清洗玻璃仪器的步骤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不良影响三:而且,实验残留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彻底的处理,将会严重污染实验环境,对空气和水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大多数实验室想要改善这个问题,难免会费时、费力、费钱……而这本质上已经上升成为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中的一个隐性问题。

 图片007

第三:玻璃器皿实验残留物处理方法有哪些?

对于实验室玻璃器皿残留物,业内主要采用手动清洗、超声波清洗、自动玻璃器皿清洗机清洗三种方法来达到清洗的目的。三种方法的特点如下:

方法一:手工清洗

手工清洗主要是用流水冲洗和漂洗的方法。 (有时需要使用预先配置的洗剂和试管刷来辅助)整个过程需要实验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体力和时间来完成去除残留物的目的。同时,这种清理方法无法预测水力资源的消耗量。在人工洗涤过程中,温度、电导率、pH值等重要指标数据更难以实现科学有效的控制、记录和统计。而玻璃器皿的最终清洗效果往往无法满足实验的洁净度要求。

方法二:超声波清洗

超声波清洗适用于小容量玻璃器皿(非测量工具),例如用于 HPLC 的小瓶。由于这类玻璃器皿不方便用刷子清洗或盛装液体,所以采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前,先用水将玻璃器皿中的水溶性物质、部分不溶性物质及灰尘粗略清洗干净,然后注入一定浓度的洗涤剂,超声波清洗10-30分钟,清洗液应先用水冲洗,再用纯净水超声清洗2~3次。这个过程中的很多步骤都需要手动操作。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超声波清洗控制不当,将有很大的机会对清洗后的玻璃容器造成裂纹和损坏。

方法三:自动玻璃器皿清洗机

自动清洗机采用智能微电脑控制,适合多种玻璃器皿的彻底清洗,支持多样化、批量清洗,清洗过程标准化、可复制、数据可追溯。 全自动洗瓶机不仅让科研人员从清洗玻璃器皿的繁琐体力劳动和安全隐患中解脱出来,还能专注于更有价值的科研任务。因为它省水、省电、更绿色环保,长期以来为整个实验室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使用全自动洗瓶机更有利于实验室综合水平达到GMP\FDA认证和规范,有利于实验室的发展。总之,全自动洗瓶机明显避免了主观误差的干扰,使清洗结果准确、均匀,清洗后的器皿洁净度变得更加完美、理想!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1日